close

日晚上在台中中興堂欣賞了一場空前的音樂會---「傳世經典名琴之夜,沃格勒大提琴演奏會」,因為是大提琴獨奏會,所以舞台上只有一張琴椅和一支譜架,其他就別無長物了,為何我說是空前呢,就聽我慢慢說明白吧

     音樂會演奏的曲目是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據說是寫於1717-1723左右,巴哈並沒有將這套組曲出版,是他的妻子安娜將樂譜付梓,雖然大提琴的獨奏曲並不多,但是這套組曲的命運不到十年就被束之高閣---不是曲子不好,而是實在太難了,對演奏家來說根本是一項艱難的考驗。一直到將近兩百年後,西班牙的十三歲天才少年卡薩爾斯在古物商店裡的灰塵堆中發現了這六首作品的樂譜。他一眼看出這套組曲的音樂地位,於是又花費十多年時間鑽研,將巴哈當時為六弦古大提琴編寫的組曲重建一套適合四弦大提琴的指法,終於在1902年,卡薩爾斯將這套組曲首次完整演出,也讓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重見天日。

      這六首組曲每一首又分別由六首不同的舞曲組成,分別是:

       1. 前奏曲開始
       2. 阿勒曼舞曲
       3. 庫朗舞曲
       4. 薩拉邦德舞曲
       5. 小步舞曲(12)
          布雷舞曲(34)
          嘉禾舞曲(56)
       6. 吉格舞曲結束。

     也就是說,六首組曲實際一共有36首曲子,而越後面的組曲難度則越高。

     就在巴哈苦思編寫作曲的同時,在阿爾卑斯山的另一頭的義大利有一位舉世知名的製琴名師---史特拉底瓦里---也正在挖空心思改造這項既笨重又難駕馭的低音樂器,最後終於設計出可以演奏出完美音色的比例,即現在稱為B (forma B)的標準。史特拉底瓦里一生製琴無數,流傳至今的小提琴約有六百多把,大提琴則碩果僅存20把左右。

     有意思的是,巴哈這位後人尊稱為「音樂之父」的音樂家及史特拉底瓦里這位至今仍被尊為「製琴教父」的名師,雖然同處一個世代,但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時間來到二十世紀後期,1984年東德的「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發布一道人事消息,由年僅20歲的沃格勒擔任樂團大提琴部的首席,這個擁有400年歷史的樂團將如此重責大任交付給這位毛頭小子,也難怪會引起議論,但不久沃格勒就以他卓越的天分及溝通能力讓眾人信服。只是雖然樂團的職位是終身職,但顯然沃格勒並不願他的音樂生命就在樂團如此過了一生,於是在兩德統一後,沃格勒辭去坐了十三年首席的位子,隻身來到紐約,並征服了最難搞的紐約客,成為他們心中的偶像。

     在台灣,不曾有過一場音樂會完整把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演奏完,為什麼呢,同為大提琴家的麥斯基就指出,對他來講在同一場音樂會演奏完整的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不可能達到的,因為除了對音樂家的體力是一大考驗之外,對耐力和專注力也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而今晚有幸現場欣賞知名的音樂家沃格勒使用史特拉底瓦里製造的名琴,並完整演出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算是見證了一場奇蹟,相信日後這種機會也不多。而音樂會最後一首曲子演奏結束已經超過晚上十點半,聽古典音樂會到這麼晚也算是另一種空前的經驗。

     最後,選播沃格勒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作為今晚的晚安曲...Z...Z...Z

http://youtu.be/aEH9velB57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