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府官員總算上任了,這一陣敲鑼打鼓的,或因三顧茅廬為蒼生而出、或是拖老命六出歧山為拼一口氣,橫豎是都給各就各位,仔細一看,新內閣裡的官員以學者居多;學者通常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手不釋卷。可想而知,這群內閣即便不是家財萬貫,但肯定大多是書香門第,就算出身寒窗,如今也必然書冊成牆。有這樣的內閣,社會必是上行下效,接下來閱讀的風氣必然全國風行,人手一冊,送往迎來饋禮亦代之以書,可以想見,短時間內,除了物價之外,咱們文化水平必然也會提昇不少。 
       
學者當官,還有一種特性,所謂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於是我們的內閣大員一上任便個個正氣凜然,或以便當充饑者,以示善體民饃;或摒退鮮花賀禮者,以昭高風亮節。 

       
送花祝賀被拒收,那可是一點都不冤,就算要送禮,那也該送書;且看高官之間互贈著作,幾曾見過被拒收的?我們鼓勵大家看書,看書將來可以當官,看花能當官嗎?自古聖賢十年寒窗只知寒梅,幾人識得蘭桂梔馨?要拼經濟得擴大內需穩定物價,要搞定教育得先弄懂一綱多本選一本,這才是真學問,至於搞不清楚桃花李花荷花蓮花誰會介意?再說百姓疾苦,為官者豈有閒情觀花作悠哉狀?於是不管新舊政府,為了表示自己是勤政愛民,總是要先與花農過不去,遠者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推動拒收花禮,對花卉產業造成的負面效應尚在發酵,近者新閣員拒收花禮上台不收花,更讓花卉產業雪上加霜。
             
究竟是花香不及書香,送花水平低落,?還是我們的政府認為收受花禮有罪惡感? 

            
問問花農,康乃馨叫什麼?叫「卡那俗」,因為很少賣得好價錢,今年則有個更慘不忍睹的名字--「卡那衰」,花農的運氣似乎不曾好過,今年各地慶祝母親節的活動少了很多;偏偏康乃馨又盛開,花開了不剪也不行,於是花農們白天把花從田裡運回家,再把堆積如山的切花一枝枝去掉冗葉、裝箱打包,忙到晚上再送到產銷班集中,三更半夜從彰化送到台北花卉市場的康乃馨,結果有一半在天尚未亮之前就給「剁掉」!

       
陽春三月到仲夏六月這之間,是花的盛產期,到處可見花團錦簇,而市場上卻正是花價的谷底:二月的西洋情人節過了,農曆七月的中國情人節與中元節還遠,母親節只銷康乃馨,新人結婚的旺季要等過了農曆七月,而校園的畢業典禮也還沒舉行。至於馬路排成長龍用來喜慶開張祝賀的花圈早就都被塑膠花替代了,試問,現在花要賣給誰?

        歐美國家一向以花卉來美化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台灣的家庭插花點綴的其實不多,公私機關空間的美化為圖方便多用盆栽,至於情人之間送花表情意或有之,到醫院探病送花慰問或有之,可真要沒事送花就又嫌彆扭,我又不高昇,送花給我幹嘛?這會兒則是連高昇都不好送花了,國人的生活情趣本就不高,花在收授之間傳遞的溫馨與芬芳在國人的認知裡還是有那麼一點不適應;好在台灣這幾年幾乎年年有選舉,有選舉就有人送花,誰知政府卻主張不收花禮,眼前肥料農藥卻又紛紛調漲,種花的成本攀高,花農都快無以為繼了,可再也沒有比花農更溫和的,真要他們拿著花走上街頭反成了嘉年華會,別人是丟雞蛋以示抗議,他們倒像是為人錦上添花。

       「要把台灣建設成一個花卉之島!」馬總統在彰化Long Stay時,對彰化的花農許下的承諾不是言猶在耳嗎?官員愛讀書,社會就充滿書香,現在官員拒花於千里之外,台灣還可能充滿花香嗎?還可能成為一個花卉之島嗎?
       
這已不是經濟問題,是文化問題,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收花會有罪惡感,那收書為何不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