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沿縱貫公路回到小鎮,才轉入市區,只見到處張燈結彩,好不喜氣,老街也再現風華人潮聚集,甫建造完成的奠安宮猶如一座巍峨儼然的宮殿。由宮前街看去,兩排青斗石砌成的矮牆,頗具古意;正殿沿階而起,石鼓、石獅、龍柱、分立兩旁,廟宇採傳統泉式建築,飛簷燕尾,雕樑畫棟,營造出一種大氣派的格局。

媽祖的金身尚在殿外接受信徒的膜拜,預定再兩天就要安座,這兩天鎮民開始齋戒,許多商店也全面改供應素食。
可以想見奠安宮的完醮將為小鎮掀起一鎮狂熱。

漢人還沒來時,這裡是平埔族巴布薩社的聚落,舊稱「東螺」,「寶斗」即是巴布薩社對「東螺」的發音。所以自古小鎮的媽祖又稱「東螺媽」,而三級古蹟的奠安宮正是小鎮的信仰中心;可惜,在十幾年前,鎮民為了修建或新建奠安宮而起了爭執,最後企圖新建的一方略佔優勢,於是要求取消三級古蹟的審定,同時決定拆除後重新建造,幸好當初民俗文化村出面要求接收,這就是現在完整保留於民俗文化村內的「奠安宮」。

從此,小鎮便成了一個沒有古蹟的古城。

小鎮曾是國內三大牛墟之一的所在、又因舊濁水溪的三條圳渡,所以小鎮和鹿港同時崛起,小鎮是中部內河的航運中心,也是當年舊濁水溪沿岸的貨運轉運站,甚至是清朝第一個有都市計畫的街肆。但是,當鹿港因為其他港口開埠而沒落之後,與她唇齒相依的小鎮也隨之消沉了。

直到今日,小鎮的居民還是習慣叫她風華時期的名字--「寶斗」。曾經是「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時期的寶斗,今日的北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